【互联网真相】打车软件引发的“血案”
祸起萧墙:
最近,无论是新闻还是广播,最热的话题莫过于打车软件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两大软件的火拼阵势。嘀嘀打车砸10亿补贴司机和乘客,而快的则叫出一定要比对手低一块钱的反击。此次竞争异常惨烈,表面上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但其背后却隐藏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城市追踪:
北京:一车一终端≠一车一软件
“一辆出租车只能装一款叫车软件”昨天,这条北京交通部门推出的“新规”在网络上引起热烈讨论,有近7成的网友持“反对”观点。对此,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昨天向北京晨报记者澄清,“每辆出租汽车只允许装一个手机叫车终端,而不是叫车软件。”换句话说,就是一个出租车司机只能拿一部手机抢活,但这部手机里装了几个叫车软件,交通委不管。
上海:打车软件引来大量私家车接单
交管部门表示,私家车没有运营资质就加入打车软件平台载客,已经属于“黑车”。目前已对相关打车软件公司展开调查,还将联合公安、工商部门,对非运营业务的车辆从事经营业务展开集中整治。
接入电调平台后,构想实现三变化
据市交港局工作人员介绍,根据目前的构想,两大打车软件数据接入现有电调平台后,将实现三大变化:首先,司机通过打车软件接单后,顶灯自动变成“电调”状态,避免误会;其次,打车软件不会给车上有乘客的司机发业务信息,避免其因抢单分心,造成安全隐患;最后,软件取消加价功能,可以收取不超过4元的电调费,但如何分成则由软件公司和出租车企业协商决定。
不过,该工作人员承认,上述构思更多是交管部门的“单相思”,打车软件和出租车企业的谈判正在进行中,能否全部“落地”还没准儿。
郑州:乘客没装软件的却遇尴尬
在多名市民看来,打车软件不仅让司机和乘客双方的信息对称,而且如果出现物品遗落车上的情况,也能互相联络。而使用移动支付之后,不仅可以防止假币、找零钱的麻烦,也节约了时间。
装有打车软件的乘客兴致勃勃,但没有装、不会使用打车软件和移动支付的乘客呢?
56岁的市民老张说:“像我们,手机用不利索,也不会使用打车软件和手机支付,怎么办?”在老张看来,打车软件叫车或许方便,但如果给司机补贴、允许加价,司机就不愿意拉路边的普通打车人,而出租车行业作为公共服务行业,应当考虑不使用打车软件人群的利益。
太原:“分心”使用打车软件,出租车事故骤增
据了解,2月19日、20日两天,太原全市共发生106起涉及出租车的交通事故,出租车司机一边开车一边分心使用打车软件成为此次出租车事故集中骤增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山西省公安厅交管局相关部门表示,出租车司机在行车过程中使用打车软件属于违法行为,若因此导致发生交通事故,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打车软件规范整治“初现端倪”
据了解,针对出租车司机频繁使用打车软件极易产生不安全因素这一情况,国内个别省市已经开始针对打车软件使用进行监管和规范。
2月20日,北京市交通委运输管理局正式发布新规,规定司机在出租车内只能安装一个打车软件终端,实行一车一终端,同时将加强监管工作,发现出租汽车安装多个手机叫车终端的,将对其情况进行登记核录,并责成出租汽车企业进行整改。同时北京交通委表示,出台新规旨在确保出租车运营安全。
2013年,深圳、上海都曾因扰乱市场、危害交通安全等原因叫停过第三方打车软件,而马年春节过后国内对于打车软件的规范整治已经“初现端倪”。除北京外,国内多地交通、运管部门表示将出台相应措施规范使用打车软件。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这两家公司的软件使用方便性和其它性能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心里都会有个评价,这是一个积累用户的过程,如果在竞争中赢得用户使用量就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毕竟市场需要谁的存在,由这些用户说了算。目前来看人们只是因为收益的多少来评判,并且两个软件一起使用,很难分辨出到底谁会略高一筹。
作为商家,他们肯定知道这里的问题,但就这样的分析一定有过很多遍,只是在市场的划分上,两家公司都不愿意轻易放弃。似乎平分秋色在这里也没有任何的地位,如果说这种竞争色彩永远占领头条,那么带给大众的实惠应该还会持续。只是这样的奖励力度是否还会保持就要看之后商家的态度了。
砸钱不要两败俱伤才好
虽然大家都在说这种方式,但肯定的是它带来的好处。只是两个商家感觉如何呢,就算支付宝、微信等平台合作,会出一份投资,但这种亏本的生意绝对不是长久之计。总有一天要盈利,市场竞争一定是顺应市场适应市场的一方获胜。或者说市场上从来没有绝对的赢家,就看自己如何看待了。如何竞争改为合作,或许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我们的讨论和分析都只是针对目前的现状,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或许早就想好了下一步的方案了。
不论怎样,这都给生活带来了改变和方便,从另个角度说也是一种社会的进步。作为普通大众就静观其变好了。